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以个人命运立体回顾抗疫历史,欧博官网全景式、深层次展现新冠疫情全过程,生动展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作者:冷凇 刘旭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 2021年4月8日,武汉解封一周年。在封城到解封的76个日夜里,武汉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年过去,当人们尽情拥抱春和景明,那些在创伤中沉淀下来的感动、信念与勇气,至今鼓舞人心。 近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在东方卫视和湖北卫视播出,全景式、深层次展现新冠疫情全过程。该片共5集,以时间为叙事横轴,跨越疫情从发生、发展到攻坚、胜利的全部过程;以空间为叙事纵线,欧博有机连结武汉与全国、全球以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以蹲守纪实的方式,呈现一个个感染人心的案例,塑造出崭新的影像时空。 在回溯式表达中打开国民回忆 “时间自有千钧的力量,让一切都成为过往。但是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过往不被遗忘。”国际纪录片大师尤里斯 · 伊文思曾多次谈及,纪录片把现在的事物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当把纪录片放在时间的坐标上,就会发现纪录片的视角与脉络、节奏与温度。如何将庞杂的多视角事件素材整合,“时间标签”无疑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一级响应》采用回溯式时间标签,开展直线条叙事,无论人物、故事如何多元多变,欧博娱乐纵横交错的发展顺序依旧可以清晰明了地还原出疫情发展的时间线。 2020年1月,为抗击新冠疫情,武汉在春节期间封城。2月,多方援助抵达,方舱医院建立,全国人民同武汉一起共克时艰。3月,春暖花开,疫情控制有力,生活开始出现转机。4月武汉“重生”,但是围绕着人们如何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新问题涌现。5月,走出病情的人们开始面对心理重建,欧博allbet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开始反思疫情,总结经验,援助国外。 这种回溯式的时间标签,聚焦完整事件发生过程,强化了每一段时间在叙事中的作用,形成了一份中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的备忘录。过去、现在与未来,恐惧、迷茫与平和,影片在物理记录时间结束后给观众留下了心理维度的延续时长,进而让其成为一种国民回忆与历史参照,引导观众对个人和时代进行反思。 内聚焦叙事话语,呈现全民同战“疫” 热拉尔 · 热奈特在《叙述话语》中区分了三类聚焦模式:一是无固定观察角度的全知叙述的“零聚焦”或“无聚焦”;二是叙述者仅叙述某个体知晓情况的“内聚焦”;三是仅从外部客观观察人物言行的“外聚焦”。《一级响应》全片富含大量的内聚焦叙事,营造了一种在场感与真实感。面对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纪录片创作者与一线人员一样,跟时间赛跑,与病毒战斗。他们以“我”为叙述视角的个体故事,从微观展现武汉城中的战疫“超一线”图景,凸显中国人民的抗疫“合力”。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人类信息交互呈现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传播正日益走向微观化、个体化和个性化。《一级响应》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形塑适合主题的创新创作风格,在影片中增加大量平民视角的手机影像,有自己感染新冠还要陪护外婆的阿念、志愿者司机成冬、快递员志愿者汪勇等,从“小人物”的角度讲述疫情,真实且有更说服力,同时更能够反应这是一场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战“疫”——这场战疫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做出一级响应的,是所有中国人。 如何剪辑,解读百姓提供的一手素材?创作者需要下功夫。在《一级响应》的视角中,有中国人的浪漫、感性以及真实:阿念在病房里拍摄着外婆被转运ICU时的“长镜头”,观众跟随解说词,体会到了她对于外婆的不舍,以及对于亲人难以再见的恐惧;志愿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每天在宾馆拍窗外的风景,创作者从那一段对着月亮想要拍清楚却怎么也没有拍清楚的视频,解读出面对特殊事件时,人们对于正常生活秩序的向往;在修路围栏后,露出头拉着小提琴的人,为大病初愈的武汉带来一丝慰藉,而他自己是一个脑瘫儿的父亲,是一个90岁老人的儿子,也是一个数月没有生意可做的小卖部老板...... 体味寻常百姓在经历时刻的酸甜苦辣,捕捉人性中的脆弱和光芒,纪录片《一级响应》将抗疫一线中坚韧的人民形象立了起来,并注入每一个细节,让打赢疫情防控战的记录有了支点。 《一级响应》不仅是在特殊纪念时刻一次历史回眸与致敬,作品致力于用冷静、客观、立体的镜头,展示全球抗疫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与中国担当,梳理并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影片内容正如其名,于细腻入微中,勾勒出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的千钧之力,力图让所有人再一次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和集体意志高于一切的共识。当武汉复苏的报晓钟响起,当与江湖为伴的武汉市民再度尽情享受生活,《一级响应》中自信满怀且朝气蓬勃的城市面貌,就是中国抗疫答卷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