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和自我教育,在奠定根基上,在追求目标上,都是相通的。在进行整全育人的顶层思考、设计、规划时,应该有意识地把美与自我教育联系在一起,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近来,美育尤受关注。 美为何如此重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德国哲学家席勒也说:“美可以成为一种手段,人由素材达到形式,由感觉达到规律,由有限存在达到无限存在。” 为什么美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最重要手段?美与自我教育究竟是什么关系? 从深层次说,美使人达到最高境界,美育铸就最深根基;自我教育是人的发展中各种变量中最关键、影响全局的变量。因此,美与自我教育有着基础性、根本性的联系。 那么,从人的发展过程来说,美与自我教育有什么具体联系?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参照? 美能够进入心灵、发现自我 美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际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过程? 美能吸引孩子。无数的事实证明,美以它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吸引着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教育者首先要善于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能培养细腻的情感,帮助感觉到人的美。其次引导孩子用这种细腻的情感,去发现人的美,发现自己的美。有的幼儿园老师,通过“自画像”活动认识到,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比如,女孩儿更希望突出自己的美丽,男孩儿更希望强调自己的友善、庄重。 从周围世界的美,可以看到自身的美。苏霍姆林斯基两次提到“照镜子”。一次涉及美与自尊——小孩在发现自己周围的美,并对这些美而感到非常兴奋、赞叹时,宛如在照镜子,会观察到人的美。孩子对美的这种感受越早,对美的惊奇越精细,他的自尊感就越高。 另一次涉及自尊与自我教育——在童年早期,谁能像照镜子一样,在自己的劳动中看到自己,谁就能获得真正的做人品质。没有这种充分发展的能力,就谈不上自我教育。 认识自己,来自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自己,二是通过他人的评价(尤其是重要他人)来认识自己。 “照镜子”涉及两个相互联系的发现。通过发现大自然的美,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孩子观察到人的美,进一步着重引导孩子发现心灵之美,再进一步强调,如果有自己投入的创造,就更会发现自己。 儿童时期,主要是获得丰富的周围世界与自身的审美财富;少年时期,则是更加深刻认识大自然的美,并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身上美的、崇高的东西。 美的功能是“感动心灵”。朱小蔓教授说,当人进行审美观照时,在艺术形式中感受到的不是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构成力量,使欣赏者的情感变为自由而积极的状态。这就是说,美感动了心灵,从而调动了自身的全部力量和潜能,成为改变世界、改变自我的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每个人在进行审美观照时,内心世界变得“自由而积极”,通过锻炼和发展自己把握内部外部两个世界规律的能力,逐渐沉淀强大的自我教育力量。 进入一生的自我教育。从感受和认识美开始,理解生命的美,发现自身的美,再往上发展,进而思考自己的一生,开始自觉进行全面和全程的自我教育。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美,是理解、感受生活的喜悦和生命的美的主要源泉之一”。 美能够解放思想、激发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风趣地说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打开了话匣子”,使沉默寡言的、腼腆的孩子说起话来了。 为什么图画能够使沉默寡言,甚至使“冷漠、迟钝”的孩子“打开了话匣子”?那就是美的作用。不过这还只是开始,继续发展的办法就是通过劳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周围世界的美。绝不能停留在只有愿望的阶段,更不能满足于道德说教。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证明,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 美能够解放思想,激发人的潜能,从以下两方面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借助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来发挥独特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美与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与花朵一般,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诗的创作始于目睹美。大自然的美能锐化知觉,激发创造性思维,使言语为个人体验所充实。 美是自由的创造。美的核心是创造,而创造是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所谓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就类似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尽管有大小,但是只要他能够把自己的全部潜能贡献给人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成功的自我教育,他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 美能够指向高尚、提升目标 为什么美使人高尚呢? 美是超功利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详细论述了审美判断的无利害感。审美满足的超功利性,帮助人克服生理感官上的占有欲,使人的情感超凡脱俗,品味高尚。 美能化消极为积极。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生活当中难免遭遇各种磨难。这时候,美能够化消极为积极。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辩证地看待问题,“当他们想到人总会死去,青春总会转为衰老时,就会产生忧伤情绪。然而,这种忧伤之情却会把生活的欢乐衬托得更美”。 创造美的过程,使人获得正能量。孩子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自己也受到美的感染,变得更美好、更纯洁、更可爱。 劳动创造了美,使人高尚。仅仅停留在欣赏物的美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亲自参加劳动,才能发现人的美、心灵的美,才能逐步理解高尚、敬仰高尚、追求高尚。要善于引导孩子,为自己所爱的人创造美。就是日常的家务劳动,也可以走向高尚。有的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自觉整理房间的习惯时,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警句,提升了孩子的精神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美丽角”是一个创举,它把自我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和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它是一种以小见大,又符合儿童心理需要的活动。“美丽角”栽种玫瑰,甚至苹果树。当花朵盛开或者苹果成熟的时候,孩子们要把它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抚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始终被一种高尚的感情激励着。 崇高的目标和高尚的感情不可分,美育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美和自我教育,在奠定根基上、在追求目标上都是相通的。在进行整全育人的顶层思考、设计、规划时,应该有意识地把美与自我教育联系在一起,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冉乃彦)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