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是出游的好时机,无论是外地游客来津,还是本地市民外出休闲,天津的各个景点都成为好去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407.86万人次,同比增长27.5%,较今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总数增长23.92万人次。 面对各个景点人群的增多,考验景区服务能力的时候也到了,其中,公厕作为民众最需要的场所,是否能给大家真正提供方便至关重要,这样的细节服务不容忽视。对此,津云记者兵分多路进行实地调查,天津各个景点公厕承载能力究竟如何? 【民园广场】 公厕排队提醒存欠缺 有的排长队有的只排一两人 人多,卫生间的使用率势必会提高。5月1日,津云记者在民园广场内外绕了多圈发现,民园广场内的卫生间分为一楼和二楼,一楼两处卫生间:北面和南面分别有男女厕。二楼同样在北面和南面各有一处卫生间,均有男女厕。 记者调查发现,民园广场内男厕基本没有排队现象,而女厕或多或少都会进行排队。北面一楼女厕共有9个蹲位,从上午10点多记者抵达现场时,就排着长队。中午12点47分,该女厕排起的长队横截在广场内的环形步道上,目测有二三十人。记者尝试在此排队,直至12点55分,才进入卫生间。除了排长队,在进入该女厕洗手池区域时,便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4个洗手池也有2个无法使用。 随后记者来到北面二楼的卫生间,此处卫生间的女厕同样排着长队,人数甚至比楼下女厕还多。两位排在队首的游客说,她们是从山东来天津游玩的,该女厕内只有3个蹲位,她们已经排队近半小时。看着女厕排队时间长,旁边的男厕无人,在一位女士的提议下,由同行男士帮忙把门,几位女士陆续进入男厕如厕。 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多在此排队的女士,并不知道楼下还有一间女厕可以使用,“排这么长时间,也没看到提醒牌,我们都不知道楼下就有个卫生间。”上述山东游客抱怨说。 相比于北面两处女厕的压力,南面的女厕人就少了很多,排队多的只有十来个人,少的只有一两个人。除了广场内,广场外部一圈也有两处公厕,一处为固定的男女混用公厕,一处为可移动的汽车厕所,但位置却都在民园广场内。本身用厕压力就相对小的南面,两处公厕也都只有三五个人排队等待。 【海河岸边】 节假日临时活动公厕未开 夜幕降临,解放桥上游人如织,游客在桥上或岸边欣赏海河的夜景。解放桥附近的公共卫生间是否方便?记者进行调查。 经询问得知,从解放桥至天津站约500米距离内没有公共卫生间,如厕需前往位于天津站前广场地下的公共卫生间。津云记者来到天津站前广场,发现广场上有近十家餐厅,多数餐厅内设有卫生间。但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使用卫生间时,一家餐厅人员表示厕所在维修,不能使用。另一家沙县小吃店服务人员表示:“不吃饭不能用卫生间,我们也不是公共厕所。”还有几家餐厅表示没有卫生间,可以去地下的公共卫生间。位于前广场地下的公共卫生间设施完备,干净整洁。 从解放桥至解放北路一侧,桥西侧海河岸边有一处公共卫生间,由于游客众多,厕所门口排起长队。 海河边有几间活动公厕,门口的牌子写有:“节假日解放桥开启活动公厕”,但公厕并未开放。 桥东侧设有美食夜市,但夜市周边只有位于津湾广场内的公厕,公厕同样排有长队。夜市周边有麦当劳和青年餐厅,青年餐厅厕所正常开放,但麦当劳的厕所下水故障,不能使用。 【摩天轮周边】 卫生间数量紧张 第三卫生间未对外开放 摩天轮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也不例外。虽然景区内设有卫生间,游客买票进入后方可使用,但是景区外卫生间数量却是捉襟见肘,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在摩天轮李公祠大街一侧出入口1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间卫生间,设有六间混用单人间和两间打通的男小便间,以及一间第三卫生间。此外,在摩天轮另一侧出口向北100米的子牙河南路上有一间市政公厕。 记者随机问了8位游客和附近商户,“摩天轮附近的厕所在哪?”均被告知在李公祠大街沿路的那间公厕。而子牙河南路100米远的市政卫生间只有工作人员告知,并不被游客熟知。此外,记者还发现在五马路上也有一间公厕,但并不被游客熟知。 16:04,李公祠大街的这间公厕游客排队渐渐增多,很多人提前赶来,以便一会儿欣赏这里的夜景。记者在排队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间第三卫生间并没有对外开放,指示灯是关闭的。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也在旁边的公用卫生间排队。其家人几次试图推开旁边的第三卫生间察看是否能使用,均失败。记者见状找到卫生间的保洁人员询问能否使用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三洗手间是可以使用的,但仅限于老人、孩子和孕妇。在记者的帮助下,工作人员为老人打开了第三卫生间的门。老人用过之后工作人员又将门锁起来。 排队的游客告诉津云记者:“景区附近公厕设第三卫生间初衷是好的,但是日常锁起来,也不亮灯,也没有明显标识告知哪些人可以使用,怎么才能联系到有钥匙的工作人员,对于假期的热门景区来说,这样的设置多少有些形式化。” 来自山东的杨先生一家也表示,这次来天津体验摩天轮总体感觉是不错的,但是附近公厕数量确实太少了,尤其是晚上的时候,基本上能排到自行车道上。 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 劳韵霏 鲍燕 柴莹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