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这个经常在美国大学的申请文书题目中看到的单词,往往被翻译成“社区”。然而“社区”这个词,远远不能概括community所包含的丰富含义。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这个单词的理解程度不同,源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之不同。美国人极为珍视“社区”的概念,因为美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扩张和融合的故事,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在短短百年间凝聚成了一个新的国家,他们接受了新的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保持着自己族群的特色。他们结为一个个不同的群体,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生活,community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他们生活的社区,也是他们维系着与旁人的关系的重要载体,是他们的文化认同感的来源。 在美国人的眼中,community是个与文化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你是什么样的人,与你来自什么样的community密切相关。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社区”的概念就要平淡许多,原因是中国人看重集体主义,不提倡搞小团体主义,所以小团体的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并没有大。中国虽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民族的特性并不那么鲜明,文化认同感也就没有那么强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碰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没有加入过什么特别的小团体,从小成长的环境也跟周围的同学差不多,是不是这道题就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别急,这道题虽然根植于美国的历史文化,但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也有阐发的余地。可以这么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不注重社区文化的社会里,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挖掘出社区对自己的重大意义,反而会让招生官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在申请中常见的两道关于社区的文书题目。首先是加利福尼亚大学过去几年来一直雷打不动的申请文书第一题: Describe the world you come from—for example, your family, community or school—and tell us how your world has shaped your dreams and aspirations.翻译:描述你来自的世界,例如你的家庭、社区或学校。告诉我们你的世界是如何塑造你的梦想和渴望的。 Describe the world you come from—for example, your family, community or school—and tell us how your world has shaped your dreams and aspirations.翻译:描述你来自的世界,例如你的家庭、社区或学校。告诉我们你的世界是如何塑造你的梦想和渴望的。 今年虽然题目大变,但是也换汤不换药的保留了下来: What have you done to make your school or your community a better place?翻译:你为把学校和社区变得更好而付出了哪些行动? What have you done to make your school or your community a better place?翻译:你为把学校和社区变得更好而付出了哪些行动? 之前那道题目选择写家庭和学校的孩子很多,选择写社区的则寥寥无几。但是如果能够很好地在这里面表达出学生与社区之间的深刻羁绊,并且和学生的专业志向相结合,这篇文章可以写得非常出彩。比方说,一个学生打从心底里热爱物理,他可以描述自己跟一群有同样爱好的物理“呆子”共同参加课外的讨论会,共同研究物理题目的过程。这种物理爱好者们所具有的书呆子气,是将他们与其他群体区分开来的特质。这个学生可以描述他所在的这个群体有什么特殊的规则和有趣的轶事,比方说他们每周六的晚上都会举行小型的物理碗(Physics Bowl)比赛,比方说他们会为一个物理现象争论不休,不仅在聚会的时候讨论,还要在网上发帖讨论,为了求得一个真相。值得注意的是,社区的概念其实很宽,并不局限于一个物理兴趣小组,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把这个社区拓展得更大,囊括进所有热爱科学的人们,显得学生的视野和心胸更加宽广。 展开全文
我们再来看看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申请文书第二题: Everyone belongs to many different communities and/or groups defined by (among other things) shared geography, religion, ethnicity, income, cuisine, interest, race, ideology, or intellectual heritage. Choose one of the communities to which you belong, and describe that community and your place within it.翻译:每个人都隶属于许多不同的社区或族群,它们由共有的地理区域、宗教、民族、收入水平、饮食习惯、兴趣、种族、意识形态或精神遗产(以及其他可能的判据)所定义。选择一个你所隶属的社区,描述它以及你在其中的位置。 Everyone belongs to many different communities and/or groups defined by (among other things) shared geography, religion, ethnicity, income, cuisine, interest, race, ideology, or intellectual heritage. Choose one of the communities to which you belong, and describe that community and your place within it.翻译:每个人都隶属于许多不同的社区或族群,它们由共有的地理区域、宗教、民族、收入水平、饮食习惯、兴趣、种族、意识形态或精神遗产(以及其他可能的判据)所定义。选择一个你所隶属的社区,描述它以及你在其中的位置。 和加州大学的题目比起来,这道题对社区的定义更加具体了,社区既可以是一个因为地域和血缘关系结成的共同体,也可以是一个因为各种精神层面的因素连接起来的群体,这些因素非常多样化,大到宗教和意识形态,小到兴趣爱好和饮食习惯,都可以用得上。之前我的一个学生就从小处入手,描述了自己和几个朋友每日放学后回收空饮料瓶的过程。他把这个“拾荒队”称之为他们的小群体,并且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他们在环境保护上的理念,把他们紧密连接在了一起。描写这种特殊的小团体,在申请中也往往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分析了两个学校的文书题目之后,大家对应该怎样写好社区类的文章,应该也有一些概念了。我们作为社会人,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个体,总是处在某些群体之中。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群体的特征抽取出来,用比较有趣的笔调来进行重新润色,让这些群体看起来更加鲜活有趣。只要能够找准这些群体的特征,就能够写出一篇有声有色的社区类文书来。我们的老师在这里教大家几个办法,通过几个问题,迅速抓住社区的核心概念。 问题一:你是少数民族吗? 如果你的身份证上民族那一栏不是“汉族”,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在文章中好好地发挥一下少数民族的特质了。即使你觉得自己与汉族人没有什么区别也不要紧,你可以讨论为什么自己的身份是少数民族,却感觉到自己跟原本的民族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这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下的深刻命题。但是记住不要把这篇文章写成单纯的抱怨,而是从更深层次来探讨民族的认同感。如果你还会讲方言,或者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某些特质,那么就从这些特质里面抽取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比方说你们的方言发音有什么特别的音节,或者说你们的节日有什么特别的传统习俗,集中来讲这个特殊的点。 问题二:你是北漂、海漂或者广漂吗?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每年都有庞大的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从二三线的小城市向一线城市转移。无论你家现在是在哪个城市,你可以自问一下,你是“漂一族”吗?如果你小时候的老家不是你现在居住的地方,而且生活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你所居住的城市,你就属于这个群体。漂一族有许多鲜明的特质,比方说比大城市土生土长的居民更具备开疆拓土的精神,不安于平稳的生活,而且更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你可以在描写自己早年适应新生活的经历的时候,折射出这些特质来。 问题三:你的父辈和祖辈是否从事什么特殊的职业?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家庭也是社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怎样把家庭这个点写得与众不同,则需要动一动脑筋。从职业入手是个不错的点,但是不要满足于描写父母在职场上获得了多大的成功,而是要把眼界拓宽,将自己与从事这个职业的广大人群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志向和这个职业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举个例子,我有个学生的父母都是从事石油勘探方面的工作的,他在社区类文书中详细地描述自己小时候被父亲第一次带去油田的时候看到巨大的钻机和井架时的震撼,还描写了自己与石油工人交流的经历。他感到自己属于这批为勘探石油而贡献青春的群体,因而也对未来学习石油工程专业的知识充满热忱。如果父母没有从事比较特殊的职业,从父母的爱好入手也是个不错的点。有的父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收集字画和玉器,有的父母喜欢黑胶唱片,家里的唱片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他们的爱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把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描写出来,就能够凸显出特殊的成长背景给学生带来的个性。 问题四:你自己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是否有人与你分享这个爱好? 如何挖掘出独特有趣的爱好,是写好一篇社区类文书最关键的点。说到爱好,很多学生可能会认为跟专业有关的爱好才值得一写,比方说之前提到的物理兴趣小组。其实并不尽然,爱好不分高低,只要你能够在某个领域玩出花样来,做得比别人更加精彩,就能够成为一个有趣的爱好。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美食,那么在美食方面就可以组建起来一个烹饪兴趣小组,而有的学生对流浪动物有特别的兴趣,那么就可以研究该怎样把喜欢猫狗的人聚集起来,为流浪动物保护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群护或者绝育工作。最有趣的案例,是我之前辅导过的一个学生,他认为自己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只对梦周公这件事情有兴趣,于是我就给他规划了一个研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的项目,说服对此有共同兴趣的小伙伴入组。最后梦周公这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爱好,也变成了一个值得一写的社会活动。 总而言之,“社区”这个概念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看似抽象,实际上也是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只要能够正确地理解它,并且有策略地对自己身边的人群、生活的地方进行挖掘,社区类文书也能由难变易,信手拈来。 版权申明 本文为AADPS原创。我们每年夏季会更新最新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文书题目和权威院校指南,欢迎把网站aadps.net加入电脑浏览器收藏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