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席话,欧博道出了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重要性。于一个国家而言,“特色”是立国之本,是其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因此,我国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于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着力打造自身的“特色”,在“特色”教育之路上且歌且行,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特色”之基:理念先行 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是一所省级农村标准化学校,地处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学校始建于1958年。一所农村老校,如何在如林的强手面前立足? 六十一中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品牌战略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规避生存危机,就需要把办学特色作为发展战略,通过学校自己独有的特色优势,满足社会的需求,确立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推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什么样的品牌,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学校的优势,挖掘学校潜在的文化积淀,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实现了学校管理网络化、校园环境花园化、学生生活公寓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和学科教学专业化。此外,学校建校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这些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支撑当今学校的文化主脉,激励和鼓舞现在的师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既回顾历史又结合当今的现实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六十一中选择了“特色”教育这条路。 那么如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呢? 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要创建特色学校,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在六十一中,以校长姜绍强为中心的校领导集体就有着独特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用现代学校的办学理念,用与时俱进的办学宗旨,用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欧博娱乐完成人才层次化、多样化的培养目标,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成为东陵教育的增长点。加快沈阳市六十一中学教育现代化进程、优质化进程、特色化进程、品牌化进程”的发展总思路,认定“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实施打造品牌学校战略,确立现代学校制度和模式,实现学校质量认证,争创现代特色学校”的发展总目标,为特色品牌学校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理念基础。 同时,姜校长认识到,教师的潜能不仅是资源,更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资本。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艺术特色教育、足球特色教育、劳动技术特色教育,之所以能够开展这些特色教育,正是因为学校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单就足球特色来讲,足球教练就达到7人,都是本科学历,并且是体育学院专业足球系的,他们当中有多人获得省级奖励。此外,六十一中还注意加强学科建设和教育科研,为特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特色”之魂:百花竞放 艺术特色教育 一所学校的优势学科所在,往往也就是这所学校的特色所在。学校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学科,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发挥辐射作用,这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一环。鉴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情况相对别的学校要好一些,六十一中首先就从艺术教育着手,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先后开出电脑美术设计、书法、摄影、剪纸、器乐、舞蹈等课程,通过“学一点摄影、学一种乐器、懂一点艺术欣赏、掌握一点美术、习得一些书法技能”等活动,从而形成并发展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以足球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的切入点,使“特色”的旗帜更加鲜明。 足球特色教育 六十一中开展足球特色教育始于1988年,至今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从起步到发展,他们经历了艰辛,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开展足球特色教育伊始,条件十分简陋,技术薄弱,接近零起点。当时任教练组长的关旭萍老师还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十七岁的小姑娘,欧博allbet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在“先天不足”的劣势下,学校足球教练组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向知名教练学习,边请教,边揣摩,边练,边教,边总结,并在训练中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学校自己的训练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有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和管理措施,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寒假、暑假全天训练,每天什么时候练什么,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使足球队员增强比赛的经验,找出自己的技战术上的不足,学校经常组织队员同市内学校的一些足球队进行对抗赛。不管成绩相差多少,队员们都会认真打好每场比赛,赛后认真总结,寻找差距。 学校的足球特色教育能长盛不衰,还源于各界对它的悉心呵护与关怀。首先是学校的重视。在学校足球特色教育成长的十几年过程中,尽管学校经历了几任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学校发展目标的不断规划,但学校始终没有放弃学校足球特色教育的发展。此外,这一特色教育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专业足球俱乐部的关怀与支持。再加上学校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教练员队伍,这些都为六十一中足球特色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学校爱好足球的学生已经超过学生总数的80%,超过总数50%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足球技术。学校女子足球代表队19次获得东陵区比赛第一名,15次获得沈阳市比赛第一名,2次获得辽宁省中学生足球比赛第三名,并为天津队输送了6名队员。学校女子足球队先后被冠名为凤祥集团足球队、深镇钻井足球队,并与沈阳金德足球俱乐部、辽宁中巴足球俱乐部合作,成立了学校女子足球俱乐部。在多年积累与探索的基础上,学校还开发了一整套的足球训练校本课程。学校被命名为“全国百所足球学校”,现正在申报“中国体育特色教育学校”。沈阳日报等5家媒体都曾报道过学校的足球特色教育。 劳动技术特色教育 这个特色教育是源于学校自身的地域特点。六十一中地处农村,总有一部分学生要回到农村就业,他们身无一技,生存就成了一大问题。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生存,并对社会有贡献是学校的目标。 在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特色过程中,学校坚持“彰显个性,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来发展学校的劳动技术特色教育,欧博百家乐既保证每个学生的文化学习质量,又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各种潜能,为学生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做到:1、落实新课改,让学生走出课堂,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开发劳动技术教育校本教材,完善地方校本课程;3、与专业院校合作,提高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的科技含量;4、多方筹措资金,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定的规模。 学校通过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现代化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由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师定期为学生绿色实践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现已经形成实验区、种植区、养殖区、果园区四个功能区,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基地的四个园区涵盖了基础农业的大部分内容,因其布局合理、产品种类齐全、富有地域性、科学管理无公害而成为市农村中学的样板。目前,基地已有实验项目30多项,已取得成果的有18项,都是新、奇、特品种。学生们的种植技术日臻成熟。他们在养殖园里学习科学养猪,四个半月仔猪即可出栏,平均体重100公斤以上。 学校还改革内部评价机制,采用“双证”并发的验收、评价方式,即在初三学生毕业前,对其所学的农村实用技术进行验收,即考理论知识,又检测实践能力,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几年来,学校对初三毕业生的农技培训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8%。每名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两至三项农村实用技术,如食用菌栽培技术、葡萄栽培嫁接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等。这些毕业生靠所学知识技术为自己的生活添上了一笔亮色,也在乡村里撑起了一片广阔的知识天空。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被命名为“中科院中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的做法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2003年9月11日,沈阳日报头版头条以《乡村办学辟新径》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学校正在申报沈阳市劳技特色教育学校。 “特色“之果:风景独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几年的拼搏实践,六十一中的办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不仅特色教育成果突出,而且以点带面,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教学质量:2004年至2006年学校由三级办学水平提高至二级办学水平,2007年至2009年学校将达到一级办学水平。 学校声誉:学校美誉度快速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教研成果:先后推出了《学校章程》、《一所学校的教育思考》、《学校质量管理手册》等共计16本的教研成果系列丛书,其中《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文化是怎样炼成的》两本书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近期组织编写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实践研究》一书,将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科研成果:承担并完成了11个国家、省、市、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所获荣誉:近三年来学校共获各种荣誉32项,其中国家级15项;教师159人次,学生532人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即将煞笔之际,我们不由得又想起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话。沈阳六十一中人就是这样一群求索者,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特色”教育之路上越走越好,也为农村中学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径。相信在他们的前方,大路更宽广! 小文化 大教育 ――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校园文化点滴 ■ 刘希砚 山东省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建校已有六十余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下厚重的校园文化。怎样使得老学校绽放出熠熠光辉,是我一直思考,潜心研究并努力解决的问题。在全体领导班子的齐心协力之下,我们制定出“让教师做得尽心又舒心,让学生学得用心又开心,让政府群众知心又放心”的办学基础目标,既务实有效,又与时俱进,同时,用独具特色的小范围校园文化,引领新时代意义深远的大教育,展现现代教育的风采。 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占地面积3742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347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052人,教学班21个,教职工50人。在致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坚持走“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师素质优良化,人才培养优秀化”的路线,建设校园,增强师资,让学生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 我为学校立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创建健康的校园,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才,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创建师资队伍、校容校貌及教育质量为一流水平,为开发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和人文基础。任重道远,若想办出一所令学生、社会、家长都满意的学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决心从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入手,力求在思想上达到一定高度,从而引领教育的发展。 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有了一系列举措。要构建系统、科学、实效的文化体系,引领、推动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从而构建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具体做法如下:以文字、图片、喷绘、塑雕为手段,搭建直观性文化氛围。教学楼的1-4层楼道,都充满了文化色彩,文字图画皆有:爱国篇、科技篇、人文篇、保护环境篇、和谐篇、安全知识篇、激励篇、我与名人同行篇八个板块,丰富多彩,极大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校园内的橱窗,也布置得具很有学校自己的特色。另外,各班都有主题鲜明的班级文化。除此以外,所有的文化建设都以活动为载体,共有三类:教师系列活动、以学生为主的系列活动和社会、家长参与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鲜活了文化,加深了校园文化在日常教育中的渗透,转化为引领教育的指南针。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文化网络、校本课程以及校刊的创办,学校的文化格局呈现立体化模式,文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快速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支少而精的教师队伍中,省、市级骨干教师及优秀教师,电教能手,劳动模范大有人在,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的确是个卧虎藏龙之地。优秀的教师带动了学校的进步,教学质量一路攀升,学生走上健康全面的发展之路。 近几年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多种荣誉:教师综合项目培训全国先进单位,山东省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德州市文明单位,德州市规范化学校,德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德州市先进工会之家,德州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德州市卫生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汉语拼音学习速成法教学实验学校,全国第二届师德征文优秀集体组织奖,区第二届文艺汇演组织奖。教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论文、征文比赛中有206人次获一、二等奖,在市、区各级讲课比赛中60人次获一、二等奖,德州市优秀教案评选11人获奖,市电教优质课及课件制作比赛6人获一等奖, 让老师和学生幸福地享受教育,让学生、老师和家长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这就是我朴实而真诚的办学宗旨。我相信,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小文化带动大教育的愿望定能实现! 粤西大地的教育奇迹 ――记广东省高州市第四中学 ■ 陈 光 王艺蒙 在粤西古郡高州,有一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校――高州市第四中学,她因骄人的办学成绩跻身于高州市先进学校前列,为高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中创建于1968年,目前有57个教学班,学生4000多人,教工260多人。近年来,学校以“崇德、长智、健体、尚美”为校训,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成绩显著。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四中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工作不过硬,没有任何借口”的口号就折射出校长揭章武严谨治校的决心。他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管好一条线,抓好一个级,带好一个科,上好一门课”,坚持“团结、民主、务实、奉公”的领导作风。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219人,在职研究生24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4人,一级教师114人,学历达标率100%。为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高州四中教工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人人为高考,事事为高考”的良性竞争局面。此外,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独立课题科研单位”,学校现立项的教研专题有150多个,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以上12项。大批教改论文获茂名市、高州市和国家级奖励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近几年,先后有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8位教师被评为省级先进教师或南粤教坛新秀,20多位教师被评为地市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教坛新秀。 在德育方面,学校的德育“五化”(机构网络化、内容系列化、途径多样化、管理制度化、科研经常化)管理经验名扬省内外。要求教职工在工作中体现“三爱”(爱校、爱岗、爱生),提高“三能”(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实现“三个延伸”(从专职政工人员向全体教职工及家长延伸,从教育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四方面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广东省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先进集体”、茂名市“无毒社区”(高州市唯一一所学校获此殊荣)、“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先进单位”(高州市只有两个单位获此殊荣)、“德育先进单位”、“高州市禁毒示范学校”(全市第一所)等荣誉称号。学校团委连年被评为茂名市“红旗团委”、高州市“先进团委”,今年又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三好学生更是层出不穷。 高州四中是第三批录取生源的学校,针对生源较差的现实,学校制定了一条“低起点,高产出”的办学之路。通过“思想教育人,制度规范人,情感打动人,利益激励人,事业成就人”等途径,依靠团队“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创造了教育奇迹。高考上线率稳居高州市前列,总分尖子和省、市级单科尖子大有人在。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成为学校的“金牌科组”。学科竞赛更是捷报频传,近几年,在全国和省级的数学、生物等竞赛中,四中的成绩都居高州和茂名市前列。素质教育也是成绩卓著,涌现出高州市“十佳少年”、宋庆龄奖学基金全国少年雏鹰奖章奖获得者、勇救落水女孩的小英雄。“爱心社”、“马列主义研读社”、“星光文学社”、“科技协会”等都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四十年的风雨历程,不懈奋斗,换来了累累硕果。1999年四中被评为“茂名市美丽学校”,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茂名市领导誉其为“迅速崛起的学校”,广大群众称其为“花园式校园”。目前,四中人正以饱满的热情规划着未来的美好前景,朝着创办广东省示范性高中的新目标奋勇前进! 责编:唐亮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