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品分为正从两个品级 在隋唐时期,欧博官网一般而言是不设一品官的,尤其是正一品的官员。很多人的都是死后被加衔,才能够到正一品。而隋唐的宰相也就是正三品,因此才有了一个官职叫做“同中书门下三品”。 品级的主要作用是在朝廷的排位,上朝时的站队,以及官职,俸禄的发放上面。一般而言,在上朝的站队中品级越高的人越靠前。因此,正一品的官员往往比从一品的官员靠前。从明清开始,职级基本是统一的。因此,什么样的官职就是什么样的品级,很少出现低品高职或者高品低职的情况。 到了清朝时期,甚至出现了超品的情况。比如亲王,郡王甚至公爵都是超品的,就算是正一品的大员见了也要行礼。但是清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员在顶戴花翎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文官都是仙鹤补服,欧博武官都是麒麟补服,都戴红宝石顶子。只不过,清朝的一品官员很多,有很多正一品的官员大多数情况下干的都是从一品官员的活。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为十二级,前八级都是超品,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入八分指享受八种待遇)也就是公爵以上是超品,大清的皇子大部分都是贝子以上,所以基本是超品。 非宗室的爵位共有九级,其中公爵、侯爵、伯爵是超品,子爵是正一品,男爵是正二品,至于像吴三桂这种被封为异姓王的更是了,另外有被封伯爵不少,其中就包括了:一等公年羹尧,三等公岳钟琪,欧博娱乐一等伯曾国藩,一等伯李鸿章,一等伯左宗棠,一等公和珅,三等伯张廷玉,三等侯施琅。 清朝的正一品官员主要有: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鸾仪卫事大臣。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常情况下是不设的,一般只是追赠。通常清朝的正一品官员即是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居多。殿阁大学士在京的通常要管部,欧博allbet因此称为中堂。外放的一般即为地方总督。 清朝的从一品官员主要有:各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地将军,都统,提督。一般而言,各地总督加御史和尚书衔,也是从一品官员,甚至还有巡抚加提督衔的也是从一品官员,如年羹尧任四川巡抚时就加了提督衔。 展开全文
中从一品和正二品这两类官职,在等级上看,只不过是相差一个等级罢了,我们肯定会认为,无非就是多一项权利少一项权利的事情,差距应该不大,问题也不是特别大。可是看起来差距不怎么大的官职,在官场十分有讲究的清朝,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背后有着天壤之别。 一般来说要是有官员想要担任一项职位,就必须确认其品级,然后在可以得有任用。不同的品级或者是地位都会有相对应的服装和礼节,等级不同这些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衣服上才配装饰宝石。然而一品的官员的顶珠上可以用红宝石,但是二品的官员只可使用珊瑚。不然的话就是违禁的,是要受到处分的。 要看到一品和正二品的差距,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他们所担任的官职上看出来。就比如说总督这一官职来,就从一品和正二品的官阶上来看,他们都能担任总督这一职位,可是从一品官阶上的总督,必须要兼任兵部尚书或者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只有这样才能属于一品,否则就不能被认为是一品官职,因为总督属于正二品。 所以官阶的差距就是地位的差距,如果是一个正二品官阶的总督,遇到的一个从一品官阶的总督,依然要行上下级别的礼节。除此之外还有俸禄和报酬还有福利的差别了,从一品的官员可以享有二十间房的待遇,然而正二品却只有十五间,只是相差五间而已,主要是由于官阶相差不大,自然就不会这么明显。 退休后差距是最大的。有些官员退休后只能领导在位时一半的俸禄,可是有的却全部能领到。这个就很大差距了。 那些正一品的官职,都有一些很高很特殊的要求。即便能力足够,也常因为身份问题,无法担任。像皇帝身边的武将官职,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一个掌管宫廷侍卫,一个负责帝后车驾礼仪。或者守卫皇宫,或者留在皇帝身边。这两个官职都有保卫皇帝的职责。 像大学士这种正一品官职,也很难达到。这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如果没有必要,朝廷会让这个职位空着,基本都是死后追赠比较多。少数活着得到这一职位的,都是得到皇帝信任,又在朝堂上有足够威望的大臣。如陈廷敬、熊赐履等少数大臣。 还有两个官职,都是属于驻外大臣。一个是伊犁将军,驻守在新疆。一个是绥远将军,驻守在蒙古。他们管辖地区,都在边疆。虽然是将军的称号,可是他们负责的,都不只是简单的军队事务,还有收缴赋税,安抚民众等政务。属于地方上军政事务一把抓的大臣。 再加上这两个官职又是处于重要的边境地区,管辖范围大。他们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命,属于皇帝的心腹重臣。选择的也是八旗为主,且主要是满蒙大臣。他们的任期,也是看皇帝的决定。可能几年,也可能十天半个月。但这两个职位无论如何,都不会空缺。因为边疆安定乃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