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会员登录-网站

鉴赏|“六百年之巨匠”:从拉斐尔到欧姬芙的艺术演变

时间:2024-07-08 16:18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2 次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这些天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对外展出,展览以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以下简称“提森博物馆”)馆藏中70幅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这些天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对外展出,欧博展览以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以下简称“提森博物馆”)馆藏中70幅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呈现自文艺复兴直至战后欧美艺术的“西方绘画史”,引领观众通过名家杰作了解西方世界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过去六百年间的变迁。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解读其中重点作品。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展览现场

展览按时间线索,展示了15世纪起至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涵盖了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包括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俄罗斯先锋派、美国现代主义、不定形艺术、波普艺术、美国现实主义等。

拉斐尔及其助手《年轻男子肖像》

拉斐尔及其助手 《年轻男子肖像》 约1518至1519年,木板油画,43.8x29 厘米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1504至1508年,他以画家和建筑师的身份前往佛罗伦萨,并在那里逐渐了解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的作品。1508年左右,他搬到罗马开始了梵蒂冈宫的装饰工作,随后又参与了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这件晚期作品被认为由拉斐尔在其最亲密合作者的协助下完成,其中包括朱利奥·罗马诺这样重要的艺术家。这幅精致的肖像画,描绘了一个青春期男子的半身像:他侧着身,面部朝向观众。有人认为,画中的男子若不是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即之后的佛罗伦萨公爵,便是皮埃尔·路易吉·法尔内塞。

鲁本斯《维纳斯与丘比特》

彼得·保罗·鲁本斯  《维纳斯与丘比特》 约 1606至1611年  布面油画, 137x111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彼得·保罗·鲁本斯不仅被认为是17世纪最伟大的弗拉芒画家,也是最能在绘画中体现巴洛克理想典范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令人眩晕的笔触移动所制造出的张力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欧博娱乐这一风格承袭自提香和委罗内塞等文艺复兴大师。这幅神话题材的作品是鲁本斯叙事性绘画中充满活力和丰盈之美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展现了他描绘女性形象时的自由挥洒。在一个私密的室内,爱神维纳斯对着丘比特手中的镜子凝视着自己,而后者则把他标志性的弓、箭以及箭筒放在了脚边。传说,她被儿子丘比特饰有鸽子羽毛的金箭意外射中。这些箭立刻唤醒了爱情,而这道伤口也引发了维纳斯 对阿多尼斯的爱恋。画面的设计会让人联想到提香的一件画作,其原作曾被西班牙皇室收藏,现已失传。鲁本斯本人正是提香的崇拜者,临摹和再创作了他的众多作品,如今这些画作被各大美术馆收藏。

勒伊斯达尔《须德海附近穿越农田的道路》

雅各布·伊萨克松·范·勒伊斯达尔,《须德海附近穿越农田的道路》,约1660至1662年,布面油画, 44.8x54.6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雅各布·伊萨克松·范·勒伊斯达尔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力图以天空衬托出各元素的 鲜明轮廓,将光与影并置,创造气势磅礴的作品。勒伊斯达尔尤其关注天空,创作了一系列以云为主题的作品。艺术家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耕地风景。他描绘的风景有的位于海边,有些则在溪流两岸,此外还有如这幅作品所示的谷物田。画面前景中通向村庄的宁静小路构建出透视效果,欧博allbet远处村庄的塔楼亦清晰可见。尽管尚未正式确认,但一般认为这是位于荷兰纳尔登的须德海 (以前是北海的一个海湾) 附近的村庄。艺术家对光线进行了精湛的处理,让阴影区域与被照亮的区域交替出现,而这些对比为自然风景赋予了诗意。

卡纳莱托《从威尼斯圣维奥眺望大运河》

卡纳莱托(吉奥瓦尼·安东尼奥·卡纳尔),《从威尼斯圣维奥眺望大运河》,约1723至1724年,布面油画, 140.5x204.5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卡纳莱托所描绘的18世纪威尼斯盛景,又被称为 “景观画”,以宽阔的地形学视角展现了城市地标以及威尼斯人日常生活的 各个方面。这些画作受到了当时热衷 “壮游”的旅行者们的追捧,作为纪念品被争相购买。“壮游”是指英国贵族到欧洲各国城市,尤其是意大利和法国的旅行。这幅画是四幅系列作品的其中之一。四张画作中有两件藏于提森 - 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另外两幅则被威尼斯雷佐尼科宫博物馆收藏。这幅画以通向圣马可广场的大运河风光为背景,右侧前景中是巴尔巴里戈宫,背景则是安康圣母教堂的穹顶以及海关大楼博物馆。在画面左侧,艺术家详细描绘了大柯内尔宫。这幅作品展现了卡纳莱托的两个主要特点:高视角以及精湛的绘画技巧。

库尔贝《溪流》

古斯塔夫·库尔贝,《溪流》,1866 年,布面油画, 114x89 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库尔贝宣称自己是反学院派的、进步的,具有社会性的。他既不相信唯一的美,欧博百家乐也不相信崇高的事物,而是以与大自然的邂逅作为唯一的灵感来源。

画面的主题是法国奥尔附近的一条小溪。和库尔贝选择的其他场景类似,它是其家乡弗朗什-孔泰地区很有名的一处旅游景点。这幅画描绘的是被称为“黑井”的天然水域中,一片树木成荫、岩石密布的地带。在这幅作品中,库尔贝对阳光穿过树枝、洒在池塘水面的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传递了这片区域的氛围。他用蘸满颜料的画笔在表面厚厚涂抹,甚至在某些地方使用了油画刀涂抹颜料。最后形成的是一幅质朴粗粝但又充满活力的图像,与他所描绘的那些自然元素具有相近的物质性。

1866年,拿破仑三世将一幅弗朗什-孔泰地区的风景画纳入收藏,从而提升了库尔贝描绘该地区的系列作品的知名度。

马奈《女骑士》

爱德华·马奈,《女骑士》,约1882年,布面油画, 73x52 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首先是马奈,随后是印象派画家,他们追随库尔贝所开创的道 路用绘画描绘现实世界,进而转向一种基于受瞬时感知启发的崭新探索。更自由的运笔技巧所营造的随性、鲜活的氛围,在《女骑士》的画面中显而易见。

马奈着力描绘女子的服装,与波德莱尔视时尚为现代性关键元素一脉相承。女骑士英姿飒爽,身上的骑马装或由马奈借自画家朋友加拉德·德·埃皮奈。黑色面料让马奈得以施展其对黑色的超凡表现力。艺术家对光的运用可归为印象派手法,但作品中对亮度的追求亦与其对色彩表面、轮廓线条和肌理的研究息息相关。作品尚未完成,这也让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马奈创作这幅绘画时的自信,不带丝毫犹豫,同时也展现了艺术家捕捉和传递核心要素的技巧。

切斯《穿和服的女孩》

威廉·梅里特·切斯,《穿和服的女孩》,约1887年,布面油画, 89.5x115 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向世界打开门户以及贸易路线的扩展,日本风迅速传遍了欧洲和美国。19世纪80年代,切斯创作了一系列描绘亲友的“和服肖像”,其中包括这件 《穿和服的女孩》。

切斯对东方的兴趣或许源于他与日本艺术经销商執行弘道的友谊,后者在美国生活并拥有庞大的东亚艺术收藏。而切斯本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收藏,并运用在了他的作品中。

切斯画作中的女性,不仅如标题所示身着丝绸和服,而且安坐在一把矮竹椅上,研究着一系列日本版画,身后是一张东方色彩的屏风。上仰的视角和不对称的构图,也与摄影的影响有关。切斯在这画作中展现出了对营造神秘微妙的氛围和调整光线的关注,这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印象派的先驱。

梵高《阿尔勒的装卸工》

文森特·梵高,《阿尔勒的装卸工》,1888年,布面油画, 54x65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荷兰艺术家文森特·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梵高于1888年2月来到阿尔勒,在找寻法国南部的明媚风光时,他放弃了点彩画和印象派的方法,选择了更具综合性的表现形式以及更鲜艳的色彩。在这幅色彩对比强烈的《阿尔勒的装卸工》中,艺术家运用了厚重、拉长的笔触。

梵高在1888年8月初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描述了后来激发他 凭记忆在工作室画出《阿尔勒的装卸工》的场景:“罗纳河上,一艘满载煤炭的大船停靠在码头。从上面看去,一切都被雨淋得湿漉漉的,闪闪发光; 水是带点黄的白色,蒙上了一层珍珠灰; 天空是淡紫色的,西边还带有一抹橙色; 城镇则是紫罗兰色的。船上,一些穷苦工人穿着脏兮兮的蓝白色衣服来来往往,运货上岸。这完全就是葛饰北斋的画面。”

莱热《圆盘》

费尔南·莱热,《圆盘》,1918年, 布面油画,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与同时代的许多其他艺术家一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的经历不仅对费尔南 · 莱热的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也逐 渐驱使他从抽象绘画转回对真实物体的关注。然而,回归现实主义的过程并没有立刻发生,当他在巴黎一家医院度过了漫长的康复期并重拾绘画后,莱热开始了一系列专注于呈现圆盘形状的创作。

《圆盘》创作于1918年10月,康边停战协定签定前一个月左右,它可能与艺术家另两幅战争主题的作品相关。然而,尽管能从画面中看到某些再现旗帜飘动和色彩的元素,但莱热并不打算让圆盘代表任何具体的事物,它仅仅是色彩和平面形式的画面主题。

夏加尔《乡村圣母》

马克 · 夏加尔,《乡村圣母》,1938至1942年,布面油画,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在犹太人大屠杀期间,夏加尔创作了很多有着类似场景的画作。他于1938年开始绘制这幅提森-博内米萨收藏中的《乡村圣母》。1940年,他为逃离迫近法国的纳粹军队而短暂避居于普 罗旺斯的小镇戈尔德,在此期间夏加尔继续投入这幅宏大画作的创作,并重新绘制了画面的部分区域。直到1942年他避难纽约时,这幅画才全部完成。

最终的构图呈现了怀抱圣子的圣母,周围环绕着歌唱和奏乐的天使,以及一头飞在空中拉小提琴的牛。画作的场景设在一个小村庄附近。身着新娘礼服的圣母以庞大的形象出现,飘浮在充满夏加尔风格独特的梦幻世界中。

欧姬芙《来自大平原 II》

乔治亚·欧姬芙,《来自大平原 II》,1954年 ,布面油画,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来自大平原 II》是乔治亚·欧姬芙于1919年在得克萨斯州阿马里洛完成的初版作品的第二版。在第一版中,欧姬芙希望呈现她目睹牛群在这片广袤的干旱平原上成群而过时所感受到的迷人景象:它们扬起尘土,引发了震耳欲聋的喧嚣。

而在这第二次创作中,画布的尺幅和落日的炽热色彩,让得克萨斯辽阔的平原显得更为雄伟壮观。艺术家在给画商的信中这 样描述:“这些颜色只是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从红色、橙色再到柠檬黄,这令我震惊,我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将画面简化到极致,呈现了记忆中日落的视觉体验。

自1929年起,对光线的迷恋使艺术家长时间远离纽约,在色彩绚丽的新墨西哥州生活,1949年起她在那里永久定居。身处这些偏远地区,使得光线的塑造在其绘画中越发鲜明。同时,欧姬芙的画布尺幅也越来越大,以体现沙漠景观的宏伟壮丽。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0-30 13:10 最后登录:2024-10-30 13:1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