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欧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签署的合作协议,将保障中国科学家永久持有“国际学术身份证”——ORCID号,与多家战略伙伴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将有效助推ORCID号在科研工作各环节的应用。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图书馆界、出版界和文献数据库商等90余家单位的190余名代表参加仪式。 目前,欧博娱乐在学术论文投稿、基金申请提交、科研产出管理和传播等科研活动中对科研人员的识别,主流方式是通过“科研人员身份证”,来避免姓名的混淆。在“科研人员身份证”中,使用最广泛的是“ORCID”,欧博allbet一套免费的、全球唯一的16位身份识别码,目前其会员包括120余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基金组织以及科研机构。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平台作为ORCID中国服务平台,将更加方便中国科学家获取使用ORCID号,同时管理个人科研产出。 ORCID中国服务签约与启动仪式由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孙坦主持。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ORCID执行总裁Laurel L. Haak分别致辞。iAuthor的战略合作伙伴汤森路透、中科院期刊研究会和高校期刊研究会发言。iAuthor的服务合作伙伴来自中科院研究所、农科院、医科院及相关科研机构发表致词。 iAuthor启动仪式上,欧博百家乐Laurel L. Haak博士作了题为“Persistent Identifiers in the Authoring Workflow”的学术报告,从研究者唯一识别符在科研工作中的价值到全球ORCID注册人数快速增长,分析了ORCID在科研工作流的应用意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刘筱敏作了题为《科学家国际化识别与中国ORCID 服务》的报告,介绍了iAuthor平台的主要功能、科学家注册使用方法,以及推进与数据库商、期刊集成应用的方法措施。与会嘉宾踊跃提问,就ORCID与iAuthor对接、期刊投审稿系统与iAuthor集成应用、iAuthor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文献情报中心在会场设立了专门的iAuthor体验区,供参会代表了解iAuthor服务。参与现场体验的代表和嘉宾源源不断,大家对iAuthor平台推动国内学者获取ORCID这一国际学术身份证影响予以充分肯定,并为平台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提出了宝贵意见。 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如何解决科学家姓名的歧义问题是已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即日起,中国科学家可登录iAuthor平台注册。该平台的启动,将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取得ORCID号,获取其独特的全球学术身份,促进中国的科学家与全球学术界接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