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欧博小米正面临着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与挑战。 小米能否凭借智能电动汽车再次穿越低谷?我们将从复盘小米14年的成长之路来寻找答案。 14年,以“火箭般速度”长大的小米 小米成立于2010年3月,自成立之日起,小米可以说是用“火箭般”速度在成长。 从零到营收超100亿,用了2年,突破1000亿,用了7年,进入世界500强用了8年,从1000亿到2000亿用了2年。即使在疫情下的2020年、2021年仍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尤其是2021年,实现营收3283亿,位列《财富》世界500强266位,成为当时全球成长速度最快的科技公司。 自2011到2023年,小米12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9%。 图:小米2010年-2023年营收数据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我们可以再通过和一些同样优秀的企业做个对比,看看小米的成长速度是不是真的很快。 格力电器是中国家电领域非常优秀的企业,2012年营收达到1001.1亿,为此奋斗了21年。格力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是2018年,恰巧和小米是同一年,用了27年。2023年格力电器预计营收为2100亿,比小米少了600多亿。 华为2007年过千亿,从零到千亿,用了20年时间。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用了23年。 而更多的传统制造业的企业,从成立到突破100亿,都需要15-20年的时间。 如果说传统企业的发展速度慢一些,那么我们再看看和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明星企业相比,小米怎么样。 先看看BAT(百度、阿里、腾讯),阿里进入世界500强用了18年,腾讯用了19年,百度目前还没有进入世界500强。在成立第18个年头即2018年,百度首次营收过千亿,2023年,欧博娱乐百度实现营收1345.98亿,与小米相比差距为1364亿。 还有一个同样成长飞速的互联网零售巨头京东,进入世界500强也用了12年。 只有一家企业与小米的发展速度相同,就是2012年3月成立的字节跳动,2020年实现营收2366亿,达到了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的营收门槛,也用了8年时间。 过去14年,小米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 小米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张图读懂小米系,我们先看看小米的第一个10年,发展成什么样? 这是一张2011年到2020年的小米业务战略布局图,从这张图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众多的行业,眼花缭乱的产品。这是小米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小米第一个10年形成的业务布局,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解读。 第一个层次:以“手机+智能硬件”为基础的智能物联网赛道的小米 2023年,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1.464亿台,出货率排名全球第三,为13%(前二分别为苹果20%、三星20%)。 以手机为切入口,以万物互联为目标,小米相继打造了路由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智能家居与家电产品(包括智能空调、洗衣机、冰箱、电饭煲、吸尘器、电烤箱、净水机、扫地机器人、智能锁等)、可穿戴设备(小米手表、手环)、平衡车等等智能硬件产品及各类配件。 除手机外,小米许多产品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例如小米电视,自运营开始,持续保持销量领先地位。2019年,小米电视出货量为1021万台,第二名海信为692万台、第三名创维671万台,而曾经的电视领跑者长虹则排名第五,年销量只有386万台。2023年,小米电视(含红米)出货量770万台,仅次于海信位列第二,占中国电视企业总出货量的21.2%。小米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和手环)、电动滑板车、智能家居类产品(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的销量也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通过手机、智能硬件及MIUI、云服务、小爱同学智能音箱等服务支持系统,小米构建了一个自有体系的智慧生活场景。一个重度的小米粉丝,家里的小米智能设备可能高达30-40个。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AIoT平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连接设备数达到7.4亿,小米已经成为智能物联网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2023财年,欧博allbet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达到801亿元,约占总营收的29.6%。 从业务战略上看,小米的产品战略虽然以手机作为核心驱动,但是布局远远超越了手机范畴,小米从生活场景出发,一开始就打造了一个智慧生活方式的产品集合链。 小米可以说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企业,正是看到了小米的成效,另一家手机企业华为紧跟小米之后,也于2019年发布了“1+8+N”的智慧生活战略。2020年,OPPO和VIVO也都开始重度布局智能物联网。 小米最早布局并进入智能物联网,可以说是一个行业样板,引发了同行的关注及追随。 第二个层次:以“小米之家+小米商城+小米有品”为核心载体的新零售平台 早在1999年,雷军就在金山内部孵化了卓越网的雏形,到2004年,卓越网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电子商务B2C最大的网站。当时的淘宝网仅成立1年,京东也刚刚开始转型做电商。但因为持续烧钱,看不清前景,雷军最终忍痛将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也因此错过了中国B2C电商全面崛起的黄金时代。 正是这样的经历和背景,雷军捕捉到了中国互联网零售快速崛起的大势,因此,小米从成立一开始,就选择电商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营销通路。 当然,雷军所构想的小米,也包含完成自己的未尽事项,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商务的平台。只是这一次,这个平台不再是像淘宝、天猫、拼多多这样无所不包的电商。 雷军最欣赏的企业除了乔布斯创立的苹果公司以外,还有一家企业就是美国的零售企业COSTCO(开市客)。COSTCO是一家会员制的仓储批发卖场,他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极致性价比。因此,小米借鉴了COSTCO的理念,打造了小米有品这个倡导精品生活方式的电商平台。 小米建立新零售通路分三个阶段:全网通路、小米商城与小米有品、小米之家。 第一步:小米手机采取的是全网营销模式,除了自身的微信号、商城网站等渠道发布和订购,小米手机及核心产品通过入驻淘宝、天猫、京东以及任何一个可以销售的电子商务平台,欧博百家乐获得客户流量资源。 第二步:有了在全网获得的流量基础,有了小米手机众多的粉丝,以小米商城为核心,将产品延展到小米的硬件。又从小米手机及智能物联网构建为核心的200个SKU扩展到小米外部生态链的成员企业的产品,打造了有品电商平台,品类扩展到10000个SKU。这时的雷军,提出了要做科技界无印良品的价值主张。 第三步:自2017年开始,小米又进一步战略性布局线下零售店小米之家。2023年,小米之家的总数超过10600家,县城的覆盖率超过80%,达到2200个县。 如果说智能物联网是小米核心产品的战略布局,那么新零售则是小米打造全通路营销战略的承接布局。 因为,只有更广阔的通路,只有掌控渠道,才能最快捷、最广泛的创造客户流量。 小米新零售,支撑了小米从手机到智能硬件,再到各类生活用品的扩张,演绎了一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实案例。 第三个层次:以“资本投资+互联网服务”为介质的小米生态系统 说到资本,我们首先应该这样理解:小米本身就是一个资本巨头共同参与与推动下长大的产物。 从成立到上市,小米共融资7次,总融资额高达409.56亿人民币。投资小米的机构包括顺为资本、晨兴资本、IDG、DST、淡马锡、GIC新加坡政府投资机构、云峰基金、厚朴基金等多家机构。 2021年,美国政府曾经将“小米”拉入黑名单,其实当时还要面对的是美国的投资企业的利益问题,因为投资小米的也包括美国高通和作为小米IPO的承销商高盛及摩根斯坦利等美国企业。 小米上市时,更是展现了雷军强大的朋友圈,包括李嘉诚、马云、马化腾都以个人名义认购了小米的股票。 这么多的投资机构和大佬的参与,加上雷军的雄心,决定了小米的战略目标必然是、也必须是成为一个类似阿里、腾讯一样几乎无所不包的企业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生态型经济体。 小米生态系统的建设,当然少不了两个最重要的介质:资本投资+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服务我们前文讲过,小米通过建立小米商城、小米有品、小米之家,打造了一个自有的零售平台体系,并优先孵化小米生态链的关联企业。 截止2022年,小米生态链已经孵化出华米、云米、石头、九号公司、澳海科技、美格智能、乐鑫科技等多家上市企业。以上企业的成立年限都在4-5年左右开始上市。而上述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的上市,和借助小米的销售渠道有直接的关联。 例如云米科技在2018年上市时,来自小米的收入占比为52.2%,追溯到2016年,来自小米的营收占比高达95.9%。在科创板上市的九号公司(股票代码689009),2019年营收为45.86亿,其中来自小米的收入占比超过50%。这就是小米零售平台对生态链企业赋能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结果。 当然,这种生态链孵化企业的模式并非小米的独创,在阿里、腾讯系,通过分拆、独立旗下的业务实现上市的模式早已践行。即使是做火锅的海底捞,其底料公司颐海国际也曾先于海底捞成功上市,发展高峰时市值曾经达到千亿。 小米生态链的另一个驱动轮是资本投资。 小米生态链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即小米参与投资,且这些企业的产品是小米产品的主要来源的企业,例如前文说到的华米、云米、石头科技、九号公司等。 小米系的外围还有许多小米生态链的关联企业,仅国内A股上市企业就超过60家,这些企业有些是为小米手机及相关产品提供配件的公司,如:顺络电子、劲胜股份、深天马A、爱施德、欣旺达、欧菲光等。有些是小米结成战略联盟的企业,如:2014年12月,小米12.66亿元入股美的,是双方在智能家居部分战略合作的一种模式。还有2019年战略入股TCL集团,同样也是智能电视机领域的深度合作捆绑模式。 那么,小米孵化这些企业的成果如何?从个例上看,石头科技和九号公司当前总市值超过600亿人民币,而小米系在石头科技持股超过20%,在九号公司持股超过10%。仅从投资角度看,已经有较好的收益。 除了小米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外,小米系实际控制人雷军也在进行多角度的资本运营,这些投资则已经超越了小米自身的生态链。进入到了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 目前雷军及小米系主要有三大投资基金主体:顺为资本、小米集团投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顺为资本: 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前是一个风险投资人,在小米成立的第二年,即2011年,雷军牵头成立了顺为资本。顺为资本主要关注深科技、智能制造、互联网+、智能硬件、消费、企业服务、电动汽车生态等领域。 迄今为止,顺为资本已经投资超过600家企业,除了成功投资小米集团,也不乏今日头条、快手、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美菜、丁香园、金山云、闪送、货拉拉、人人车、boss直聘等知名企业,也有多个是小米布局智能物联网的企业。当然,如果我们再深入研究顺为资本,他的LP(私募基金有限合伙人)包括了陈东升、刘永好、虞锋(云峰基金创始人)、马云、马化腾、傅盛等商业大佬,还有众多国外家族基金、政府基金、大学基金的参与。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2017年12月,小米联合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共同设立了“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重点投资芯片及AI相关业务、小米系分拆业务、手机及智能硬件供应商、小米生态链的晚期项目等。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至今投资的企业约为80家,其中半导体和芯片企业占据了占比高达40%,有30多家。包括了诸多企业在A股上市,例如格科微、乐鑫科技、芯原股份等。甚至包括了比亚迪半导体、赣锋锂电等炙手可热的半导体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几乎把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端口的优质企业全部纳入到投资体系中,可谓布局深入而广泛。 从普遍面看,小米正在通过三大投资平台组主体,以“资本+技术+市场”成批的孵化上市公司。不完全的统计,到2022年上半年,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多达500家,其中上市公司多达30多家,孵化了超过20家独角兽企业,其关联的上市企业市值高达万亿。 小米从生产制造手机和智能硬件,到创造互联网的零售平台,再到以“资本+技术+市场”为驱动力,成批的制造上市公司和投资明星企业。 今天的小米,已经成为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正在向一个规模化的生态经济体迈进。 小米的“超常规”成长密码是什么? 三个层次看小米,看的是“热闹”,那么小米持续成长的“门道”在哪里? 门道就在雷军经常说的一句话中:“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小米的成功,根本上说是战略上的成功。雷军用战略上的勤奋,将小米在短时间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什么是战略?我们的定义是:战略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成功的目标、从全局角度所做的动态的规划、决策与行动。 我们通过复盘小米发展历程,总结为一句话:雷军总是能够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赛道,采取恰当的行动。 小米的超高速成长,首先得益于其顺势而为的赛道布局。 我们认为:战略大于管理,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而业务战略又是企业的第一战略。因为选择大于努力,进入一个正确的赛道,往往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 在恰当的时间发力于正确的赛道,正是小米能够始终高速成长的主因。 自2010年到2024年,14年时间,雷军在赛道上进行了三次战略布局。 2010-2023年,小米三次赛道布局图 雷军说过“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飞猪理论并不是雷军为了博人眼球的玩笑话,而是他最深切的体会和认知,更是他坚定的实践。 第一阶段:2010-2014,布局“智能手机+互联网零售” 小米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占据了“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零售爆发”两个风口。 2010年小米成立,这一年正好是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前夜。回顾数据会发现,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还是诺基亚(33.9%),但智能手机增长率已经超过100%,全球出货量达到2.93亿部。2011年小米1上市,随后的三年,全球智能手机增长到9.9亿部,是2010年的3倍。其中仅中国智能手机就从0.96亿跃升到3.87亿部,提高了四倍多。2013年,是智能手机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功能机。2017年智能手机达到顶峰,全球出货量高达15.66亿部。 另一个巨大风口来自于互联网零售。2009年的双11还只是淘宝商城的一个活动,当年的营业额只有几千万。2010年为9.36亿元,2011年52亿元,到2012年,天猫独立,当年的双11实现营收191亿,标志着互联网零售进入了快车道。从2012年到2019年,中国的网络零售总额从1.3万亿增长到10.63万亿,7年时间翻了8倍多。 小米手机上市的时间是2011年8月,正是中国网络零售高速发展的起点。 正是上述背景下,小米选择了智能手机作为核心产品,选择互联网营销作为主要模式,可以说占尽了 “天时与地利”。 在两大的风口加持下,小米仅仅用了3年时间,营收从2011年5亿一举提升到2014年的743亿,创造了一个企业营收快速增长的奇迹。 第二阶段:2015-2020,布局智能物联网,从“手机+AIOT”再到“手机XAIOT” 全球物联网产业被称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为1500亿,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7万亿,五年增长了11倍,迎来了黄金时代。 2014年开始,小米顺势而为进行前瞻性布局,开始重仓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简称AIoT),又一次通过战略布局站在了新的产业风口上。 2014年,小米从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到重点围绕手机,发展小米生态链产品。包括从最初的手机及配件、路由器和平板电脑,最终发展到电视、手环、平衡车等更多智能硬件。并陆续进入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并实现了领先的地位。 小米在IOT及生活消费品的营收也从2015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01亿。 从2015年开始,IOT及生活消费品逐年增长,成为小米的第二大增长引擎。 2019年,小米制定新10年战略,先是“手机+AIOT”,后又修正为“手机×AIOT”。这是小米再次明确的长期布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战略宣言。 第三阶段:重仓布局智能电动汽车,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实现“人车家全生态” 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79亿,新能源汽车为58.32万辆,占总保有量的0.2%,当时的电动汽车还主要是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