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会员登录-网站

白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六个问题

时间:2024-06-03 10:1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2 次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编者按

中美博弈、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欧博abg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寻求重组供应链,借助印太战略等从“离岸外包”转向“友岸外包”的意图明显。防范“脱钩断链”、反对构筑“小院高墙”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6月30日,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举行双月论坛研讨会,聚焦“全球产业链重组的趋势与影响”的主题研讨,现将商务部研究所白明研究员关于我国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发言整理如下。


01 如何看待越南制造的崛起


对越南产业转移,从行业观测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有一个统计,越南的工人每小时工资是2.99美元,中国是6.5美元,中国是明显的高于越南,比柬埔寨比缅甸更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订单和产业转移到越南的这样的动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它更多的是看重劳动力的成本。


再看中高端,实际上我们看到越南也不甘心在低端锁定,近些年来也出现了高端制造业争取向越南转移,比如说我们的手机、家电,但更多的是简单的加工装配组装部分。从一些苗头情况来看,个别研发的部门也搬到越南,比如说三星的研发机构就有一部分转到越南去了。从产业转移的所有制上看,一种是外资企业转到东南亚,其中有一些原来在中国投资的外商又在东南亚设立了企业,甚至把中国的产能搬到东南亚去了。这其中也有中国企业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向国际市场的原因。


如何看待越南制造业的崛起?与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市场相比,越南正在成为低成本制造和采购的领先者。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表明,越南有望成为RCEP成员国中收入和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


越南占了什么便宜?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搞去中国化,欧博官网让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捡漏的机会多,比如说日本搞了“中国+1”政策,凡是在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你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必须得在其他国家也同样设一个,这是不想让它的产业过分依赖中国。为此,日本政府还对从中国外迁的企业提供资助。越南的外贸形势最近前一段时间比较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美国的贸易,而近些年来一部分中国对美国贸易地转移到越南,特别是纺织品贸易、服装贸易很多,中国失去的市场现在就是变成越南的。


02 中国企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动力何在


首先,中美贸易战加剧了越南制造对中国制造的这种局部替代,而未来的“去中国化”将增加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吸引力。几年前特朗普政府搞对华加征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搞听证,听证提的问题就是:如果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你们能不能从其他国家,比如说以越南、柬埔寨或者印度尼西亚替代中国。


其次,越南的自贸伙伴比我们多。当然RCEP中国也是,越南也是,但是中国不是CPTPP的成员,RECP的自由化率是90%,CPTPP它是接近百分之百,还有越南与欧盟有自贸协定。越南至少与27个欧盟国家事实上有自贸关系,与英国后来也签了自贸协定,越南的自贸协定的伙伴比我们多,欧博而且它的自贸伙伴还都是相对发达的国家,含金量也是比较强的。我们中国自贸伙伴不少是一些小国穷国。所以,一些企业到越南去向这些国家的出口,可以零关税。


再次,人口红利。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构成了越南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洼地”,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尽管对中国带来压力,但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是符合国际产业分工规律的。当初欧美国家转到日本,日本转到“四小龙”,“四小龙”又转到中国,这都是一个梯度转移。现在又发发生了新的一轮转移,中国也到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阶段,在低端的产品上中国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劣势。


03 对中国制造业外迁东南亚要防止两种倾向


对于中国制造业外迁东南亚,我认为要防止两种倾向:一个是惧怕论,一个是轻视论。越南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实际上与中国曾经走的路有很大的相似度。目前来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站位远远是高于越南。过去越南一直是中国制造的追随者,我认为后发国家产业链提升国际分工中站位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是我们原来进不了国际产业链;第二阶段是勉强进去了,是低端产业链;第三是我们挤进了高端产业链;第四是我们在追求产业链的主导权。现在中国基本上处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正在往高端产业链上挤。而越南刚刚挤进低端的产业链。从具体的进出口结构来讲,越南跟中国的关系既是竞争也是互补的,越南生产服装,我们生产布料,我们向越南出口摩托车、汽车,欧博娱乐他们向我们出口水果。此外,还有一个产业链的延伸合作关系,很多的手机配件是中国生产的,但是在越南组装,越南组装的一些手机又卖到中国。所以,中国是先卖后买,越南是先买再卖,这样是一种正向关系。


目前的转移大概一种什么程度?确实很快,特别是纺织品。在疫情期间延迟过一段,疫情之后又有一些中国的产业转向越南。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链比较短的这种企业居多。中国国内企业转向越南,也通过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重新获得一些竞争力。有些订单虽然是越南做的,但是钱很多也是被中国企业家赚了。更多的意义上,钱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越南赚了,而是产业链的运营者,像三星、苹果他们这些跨国公司给赚了。对此,我们要有客观的认识。再看向越南的产业转移给我们带来冲击,目前的力度还不足以对我们的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威胁的程度。因为越南制造业的体量不大,只能够冲击某一部分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增加值的统计,中国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占世界的28.55%。越南只是占0.34% ,只是相当于中国的1.17%。


04 外来制造业在东南亚遇到的困难


我们也希望转移到越南的中国企业能有好的发展,外来的制造业在越南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本地配套不强。因为我也了解了一些企业,有的企业在越南生产需要80个零部件,在当地找零部件的供应,满打满算只能解决20种零部件,其余都要靠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去弥补,增加了供应过程的不确定性。所以,第一个挑战就是基础产业薄弱,越南的基础产业没有形成一个制造业体系,是碎片化的产业。


第二个是当地的劳动力素质还是不如中国,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目前,按可比口径越南和柬埔寨劳动生产率分别只有中国的80%和60%。而且最近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也很快,成本再上升与中国的竞争优势就越来越不明显了。还有他的工会影响力比较强,劳资关系不容易处理。当地一些势力有时煽动对华人的仇视,十年前出现对中国企业的打砸抢。


第三个是基础设施不给力,拖累了越南制造业的后腿。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普遍投入大、工期长、回报慢,都难以满足越南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在电力和交通方面欠账更多。


第四个是受贸易规则制约。很多的企业在越南投资往往是充当二传手的角色,他们从中国进口原料在越南加工,而越南的加工能力又受制到他较短的产业链,所以有的产业在越南未必能够发展起来。以服装为例,越南很多的面料是从中国进口的,但是如果进口又超过了一定的比例,加工出来的产品很难获得越南的原产地证,也处于一种矛盾的过程中。   


越南能否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这是大家关心的。从上下游两头来看,上游很大程度还是依赖中国,是中国制造的外延。但是中国也不能够高枕无忧。越南产业链不完整,这确实是越南的一个缺陷,但是不是完全没希望克服?我们说随着RCEP的建立,还有那么多的自贸区,越南可以采用累计价值的原产地的规则降低门槛,享受更多的零关税待遇。如果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那么对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05 未来中国在与东南亚竞争中如何争取优势


越南在国际产业分工的竞争中更多的是短期内有利,实际上越南的劣势也很明显,它体量不大,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技术和研发投入不如中国,交通、物流与制造业密切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要素成本价格上升很快。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经济门类,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而完整的产业链的形成必须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否则无法扎根。所以,这些长期因素无不在说明中国制造不会轻易的输给越南。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的夸大越南制造业崛起带来的威胁,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更多的要从质量、服务、技术、品牌、标准入手培育国际竞争力。以鞋类为例,这些年越南制造的鞋出现快速增长,比如说阿迪达斯、耐克,很多都搬到越南去了。实际上,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仍吸引着很多国际的制鞋品牌加大投资。另一方面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在改进设备,使用更好、更新的原材料和工艺形成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可以走出去,但我认为产业链的主导权我们不能走出去。日本、亚洲四小龙很多产业前些年进入中国为数不少,但是人家关键的环节一定是攥在自己的手里,并不轻易走出去。我们也应该受此借鉴。


还有一个点,中国是不是有必要提出一个“凤还巢”工程?国际产业的转移不一定是单向的,也并不一定是梯度转移,也有很多转移是逆梯度转移。比如说现在美国也吸引一些原来转移出去的企业回流到美国。美国非营利性机构的“回流计划”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有意回流美国本土的项目数同比增长38%,创历史新高。我们有一些原来在国内不适合发展的产业转向东南亚,未来我们国内的条件适合了,产业也转型升级了,将来能不能吸引部分企业回流到中国?所以我这里提出一个“凤还巢”工程。


06 中国的产业到底是转向向中西部还是东北,还是东南亚?


现在我们的沿海地区的发达程度显然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但是随着要素成本的提高,产业转移在“腾龙换鸟”与“走出去”之间面临着一些选择。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业,有很多在西安、重庆、成都、郑州布局,也有一部分转向越南、印度等国家。我们也是要尽量争取让这些企业留在中国。中西部的营商环境也在改善,像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长春等中西部地区在电子、电线电缆、钢铁、汽车等领域有产业集聚的优势,相关的配套能力也很强。这一点东南亚国家难以做到。我们注意到,有关部门最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招商引资也做出了调整,工信部、发改委等10个部委发出了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


中西部、东北地区与东南亚的竞争中我觉得要扬长避短,要适当错位,在全国产业链中找到合适的发展位置。一方面要结合我们的陆海新通道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中欧班列,还要结合国内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双循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中部地区这几年发展比较快,比如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现在无论从外贸还是外资引进,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都是很好,正在“弯道超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也有自身比较发达的产业,比如说西安、重庆、成都电子工业比较发达,安徽太阳能比较发达。湖南工程机械,武汉是钢铁,安徽和吉林的汽车,都有它的强项。如果说服装这样的产业中西部赶不上越南,但是我们各有长项,有的是可以争的,我们就要先下手为强。如果说要和越南竞争,要专注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方面,如手机,郑州、重庆不比越南差,在这些方面有些手机的机型可以争一争。


在统一大市场方面,要加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内分工的门槛,提高效率,用好用足国内的资源。因为对比东南亚,我们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配套能力强,有产业的发展基础,劳动生产率比东南亚高。但是,我们国内市场资源配置的门槛也很高。所以要打破地区封锁,让国内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在资源配置效率上赢东南亚一筹。


白明 商务部研究所 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0-30 17:10 最后登录:2024-10-30 17:1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